天灸療法是一種中醫的傳統療法,「三九天」時接受天灸治療,以一些溫熱的藥物製成藥貼,敷於穴位上,通過藥物的刺激及穴位吸收作用,以增加人體陽氣達到陰陽平衡,祛寒治病及增強抵抗力的目的。天灸療法適用於虛寒性疾病及冬季易發病者,例如:
過敏性鼻炎(鼻敏感)
哮喘、咳嗽
體虛易感冒
腰痛、經痛
慢性腹瀉
據中醫文獻顯示,連續接受三年的天灸療法有助減少患者鼻敏感及哮喘病的發作次數,及減輕發作的症狀。
天灸療法的應用
三伏天”和 “三九天” 乃是中國古代人民從長期觀測中總結出來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兩段日子。中醫亦於三伏及三九進行天灸療法,藉著這兩段日子的特性,為病人作針對性的治療。
何謂「三伏天」?
中醫根據「冬病夏治」的理論,發揚出一套按陰陽五行運作的「天灸療法」,在夏天最熱、陽氣最盛的三天,為患者進行穴位敷貼,以溫熱通經絡調整陰陽平衡,從而增強免疫力。
「三伏天」是每年最熱及人體陽氣最旺盛的三天,即「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由夏至後開始計算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每隔十天為一伏,而中伏是第四個庚日,末伏則為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中醫認為「庚日」與「肺」在五行中都屬於「金」,因此肺部的疾病在庚日作治療效果較好。
何謂「三九天」?
「三九」是以中國曆法中冬至當天為「一九」,以二零一二年為例:即為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廿一日,然後每九日一數,即十二月卅日為「二九」,二零一三年一月八日為「三九」。該三天屬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大自然及人體都進入陽氣最衰弱的狀態,特別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
中醫認為於「三九」三天敷貼在適當穴位或患處,有行氣活血、加強人體抗寒及抗病能力,改善及治療體虛、易感冒、哮喘、鼻敏感及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病患者的病情。此外,「三九天」之天灸療法亦可作「三伏天」天灸的補充和延續,加強治療。
「天灸療法」的臨床應用
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常年易感冒者(包括兒童);
消化道疾病︰如成人虛寒性胃痛、慢性腹瀉及小兒腹瀉等;
慢性虛寒性疾病︰成人及兒童反複長期咳嗽、平常虛弱多病的體質偏寒者(提高自身免疫,增強抗病能力)。
天灸的反應
敷貼於皮膚上會有稍許刺激性如燒灼感;皮膚輕微的局部紅腫和稍許的刺痛;部份人有水泡的現象;若皮膚發生嚴重疼痛不適或燒灼難忍的感覺,則須撕下敷貼。
哪些人不適合用
哮喘急性發作期、發燒、咽喉發炎;
兩歲以下幼兒、孕婦;
肺結核、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糖尿病患者、惡性腫瘤、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酶缺乏症患者(G6PD 缺乏症);
皮膚極易過敏者。
注意事項
貼藥後皮膚發熱、灼熱、發紅或起水泡均屬正常現象。
若皮膚出現水泡,應注意保護瘡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如感不適,可外塗凡士林以緩解皮膚刺激。
治療期間應戒吃易生發的食物,如:海鮮、蝦、牛肉、鴨、鵝及煎炸食物。少吃生冷、刺激、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接受治療當天,貼藥部位不宜沾冷水,也不宜用肥皂等刺激性物品擦洗;
如有任何程度之不良反應,可選擇返回本診所治理。
敷貼時間
敷貼時間一般成人貼約1小時,小孩約15至30分鐘;敷貼部位會產生熱感、灼痛感,皮膚亦有可能出現水泡,敷貼時間以自身能耐受為度。